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如何保障民政政務服務暢通,同時避免服務機構人群扎推,對有效防控疫情蔓延至關重要,。廣東以“專、精,、細,、實”的作風推動民政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借助微信政務小程序“粵省事”,,打造民政服務專區(qū),,讓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申請社會救助、高齡老人津貼,、殘疾人兩項補貼及自助尋親服務,,推行社會組織業(yè)務網上辦,將婚姻登記業(yè)務“只跑一次”落到實處,,實現防疫更安心,、辦事更省心、服務更暖心,。
“民政服務專區(qū)”在2020年1月9日正式上線“粵省事”,,群眾只需刷臉登錄,即可隨時隨地“掌上辦理”83項更便利,、更貼心的民政服務(到今年第一季度內,,可提供超過100項民政服務),實現59項服務“零跑腿”,。其中,,足不出戶申請社會救助、流浪受助人員親屬“自助尋親”,、婚姻業(yè)務信息預錄及證件證明材料自查,、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信息預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申領,、社會組織登記業(yè)務“指尖辦”等多項服務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互聯網+民政服務”的“廣東樣本”。
據統(tǒng)計,,自1月9日民政服務專區(qū)上線“粵省事”以來,,截至2月15日訪問量達81350人次。
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一次不用跑” 試點應用人臉識別和電子授權全國領先
“現在特殊時期,用‘粵省事’在家就能申請低保,,我感覺這項服務很便民,、非常體貼!”2月8日早上10時55分,,惠州市惠城區(qū)橋東街道新建路的吳叔點開“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民政服務專區(qū)”欄目下的“社會救助服務—在線辦理”,,經過人臉識別、身份確認,、通過電子簽章進行手機簽名授權,、將戶口簿和身份證拍照上傳,就完成了低保在線申請?zhí)峤?,免去了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排隊等候的麻煩,,降低病毒傳播風險。11時08分,,信息自動流轉至吳叔戶籍所在地橋東街道社會救助窗口,,工作人員一登錄廣東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tǒng)就看到吳叔的申請資料,經初步審核后,,發(fā)起信息化核對,,申請所需的十多個部門、多家銀行和證券機構開具的十余項證明材料全部交由信息系統(tǒng)采集匯獲取,。
此前,,社會救助仍需申請人“跑一次”,前往救助窗口進行書面授權簽字及指紋采集,,不利于行動不便的困難群眾辦事,。本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廣東省民政廳關注社會救助的“最后一米”,,著力依托信息化手段解決群眾需前往窗口授權的難題。現在,,試點地區(qū)深圳,、肇慶、清遠,、惠州借助“粵省事”小程序的電子授權模式,,進行人臉識別身份確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授權,,生成統(tǒng)一的電子簽章授權書,,就可以解決相關難題。
此項便民惠民措施得益于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以及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jiān)管局在近日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在“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增加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平臺電子授權模式的通知》,此多部門合力打造的電子授權模式屬全國首創(chuàng),。
手機點一點 長者在家就能申領高齡老人津貼福利
“疫情期間,,老人出門風險大,連我自己也怕到處跑,,從村里到鎮(zhèn)上辦事出門要一個小時,,能用粵省事線上申請高齡老人津貼真的又方便又沒風險?!?月21日,,家住惠州市惠城區(qū)汝湖鎮(zhèn)沙洲尾村的湯先生,通過登錄“粵省事”民政服務專區(qū)欄目下的“社會福利服務——高齡老人津貼申請”,,幫81歲的母親邱婆婆刷臉認證,、填寫銀行賬號和上傳身份證件等基本信息,確認后提交審核,,整個過程只用了約10分鐘,。經系統(tǒng)審核后,2月起,,邱婆婆成功申領到“高齡老人津貼”,。津貼通過綁定的銀行卡實行社會化發(fā)放,無需提交任何紙質表格,,一次不用跑即可在家里通過手機完成自助申請,,邱婆婆一家切身感受到民政政務服務的貼心與溫暖。
據了解,,為解決老人申辦高齡津貼中存在的行動不便,、來回奔波等“痛點”問題,2018年6月起,,廣東部分地市陸續(xù)把高齡老人津貼申請納入“粵省事”小程序,,目前支持廣州、珠海,、韶關,、肇慶、惠州,、清遠,、揭陽、梅州等8個地市“指尖辦”,。其中,,在2019年9月30日上線的“惠州高齡老人津貼申請”填報信息最少,所需填寫信息從15項減至3項,,所需上報材料從2項減至0項,,從原來跑一次變成“零跑動”,,目前已成功辦理超過800例。廣州市長者長壽保健金(高齡津貼)申領在2019年7月17日上線“粵省事”,,長者可以足不出戶通過“粵省事”實現個人電子證照關聯,,老年人無需提交身份證和戶口簿及有關復印件,即可“零跑動”辦理長壽保健金業(yè)務,。珠海市高齡老人無需自行申請高齡津貼,,由民政部門直接把經核實的名單提供給社保部門,社保部門通過市民卡發(fā)放津貼,,市民可線上查詢審核及發(fā)放情況,。2019年4月1日,“高齡老人津貼申請”在清遠連山,、連南上線,,成為粵省事“少數民族專區(qū)”亮點事項。
率先開展婚姻業(yè)務信息預錄 提供更準確更便捷服務
2月14日,,提前通過“粵省事”進行婚姻登記預約和信息預錄的一對新人胡惠川和陳靜,,沒有攜帶親友團,按預約時間,、戴著口罩前往廣州市白云區(qū)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針對當前疫情,登記處每隔半小時消毒一次,。雙方經門口體溫檢測及分流進場審核證件后,,進入登記室;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只用10秒便打印了包括雙方身份信息,、職業(yè),、婚姻狀況等信息的《婚姻登記申請表》讓新人核對后簽名按手印確認——實際上,這是陳靜1月14日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民政服務專區(qū)”完成的婚姻登記信息網上預錄和證件材料網上自查預審,。一對新人現場約10分鐘便完成領證,,婚姻登記預約制、登記前預審,、引導錯峰登記等多項措施有效保障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悉,繼2017年9月1日在全國率先打造網頁,、微信公眾平臺,、電話熱線三位一體的預約模式及2017年10月1日率先啟用結婚證和離婚證電子證照后,2020年1月8日,,廣東婚姻登記業(yè)務又有了新突破——率先開展婚姻業(yè)務信息預錄和證件證明材料網上自檢預審,,將“只跑一次”落到實處。
內地居民,、涉港澳臺,、華僑,、外國人,都能在“粵省事”上隨時隨地輕松辦理結(離)婚登記信息預錄或補領婚姻登記信息預錄,。當事人辦理結(離)婚登記手續(xù)當天,,婚姻登記機關可直接調用預錄信息,不僅提高婚姻登記信息采集準確率,,還減少當事人現場等候時間。群眾通過“粵省事”,,實現對現場辦證所需材料自查,、預審,可有效避免因證件證明材料不符合要求或不齊全多次往返婚姻登記機關的情況,,真正做到“只跑一次”,。實現婚姻登記預約、預錄刷臉認證,,對申請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和婚姻登記情況進行實時核對,,彌補婚姻登記形式審查的不足,切實保護當事人權益,,同時,,刷臉可自動帶出刷臉人的身份信息,減少了手工填寫事項,,提高了政府服務體驗,。此外,開發(fā)婚姻登記證二維碼打印和掃碼識別服務功能,,目前在試運行階段,,啟用后當事人或政務部門可通過“粵省事”端口快速查詢識別婚姻登記證信息,更好推動基層減負便民,。
辦事更省心 服務更暖心 高標準推動多項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粵省事”讓群眾辦事少跑腿的亮點服務還涵蓋群眾自助尋親,、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信息預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社會組織查詢及辦理等,。
群眾自助尋親服務在全國首創(chuàng)在線圖像匹配尋親功能,應用“人臉比對”技術,,當相似度達80%以上時進行結果反饋,,實時查詢走失人員是否在省內救助管理機構中接受救助,實現了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業(yè)務從單向到雙向,、從人工到網絡,、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三個轉變”。業(yè)務覆蓋全省97個救助管理機構,,有效提高尋親成功率,,有望幫助更多滯留人員早日回家團聚,。
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信息預登記實現了業(yè)務端口首次向社會公開的新突破,留守和困境兒童及其監(jiān)護人或其他熱心人士,,可直接通過“粵省事”上報信息,,將更及時、更有效地掌握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一手情況并開展精準幫扶,。
“殘疾人兩項補貼”申請利用人臉識別,、活體檢測等手段進行“實名+實人”認證,進一步簡化優(yōu)化了“殘疾人兩項補貼”申領程序,,實現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在線辦理,。
疫情期間,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大力推行社會組織業(yè)務網上辦,,57項查詢類及辦理類業(yè)務近期將陸續(xù)上線,,其中,42項辦理類項目通過優(yōu)化表單填報,、優(yōu)化材料上傳,,使用電子印章,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天壓縮為8天的辦理時限,。開通辦理材料郵寄渠道,,提高辦事效率,實現群眾現場辦事“零跑動”,。同時,,引導社會組織不聚會、不集會,,少開會,,疫情期間涉及到期業(yè)務可適當延期。讓群眾更有效便捷,、更安全地辦理社會組織業(yè)務,。(根據廣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