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從關愛,、保護、幫扶等方面入手,,多舉措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目前,,全省共幫扶農村留守兒童15.9萬人次,困境兒童保障1538人次,。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部門協同配合,,打出關愛保護組合拳。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做細做實,相關工作列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政府工作報告,、省委改革工作要點和重點督查項目。省政府制定出臺實施意見,,確定在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辦理平臺,、開展分類評估幫扶、設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專職干事和村(居)關愛聯絡員等5個方面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省民政廳充分發(fā)揮牽頭作用,,加強統(tǒng)籌協調和督促指導。扎實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jiān)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以聯席會議辦公室名義,組織5個督查組,,由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帶隊,,深入基層對10個市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進行實地督查,并通過暗訪抽查等形式,,對各地推進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制定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要點及任務分工,按照分類幫扶,、精準救助的原則,,圍繞監(jiān)護、就學,、戶籍,、健康、救助,、保護等方面,,明確5個方面、30項重點任務,,落實責任單位,,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取得成效,。各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和聯動效應。省人社廳,、扶貧辦下發(fā)通知,,設置“互助托幼公益性崗位”,,聘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特別是年齡偏大人群,、留守婦女,,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進行上下學接送和看護服務,按規(guī)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或崗位補貼政策,。共青團系統(tǒng)在全省組建6萬人的青年志愿者隊伍,,與3萬名農村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心理,、行為習慣,、道德品質、人身安全和學習教育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婦聯系統(tǒng)招募5萬余名“愛心媽媽”,,牽手結對留守兒童,開展親情撫慰,、心理疏導,、困難幫扶等關愛活動。截至目前,,全省有10.2萬多名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簽訂《委托監(jiān)護責任確認書》,,摸底排查出的留守兒童已基本全部納入有效監(jiān)護范圍;190名適齡失學輟學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2772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落實戶口登記,。
二是困境兒童分類施保,兒童福利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去年2月底,,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從生活,、醫(yī)療,、教育、康復,、住房、就業(yè)6個方面完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措施,,進一步改善困境兒童生存發(fā)展條件,。全省17個市積極出臺配套文件,扎實推進意見實施,。在此基礎上,,山東省連續(xù)4年為事實無人撫養(yǎng)等困境兒童發(fā)放基本生活費,共保障1.1萬多人,;全面拓寬“明天計劃”救治對象,、救治內容和資助范圍,,開展低保家庭先心病兒童免費救治活動;為全省孤兒投保重大疾病保險,,受捐孤兒在保險期內罹患12種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可一次性獲得10萬元賠付。推進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實施,,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為殘疾兒童提供15年免費教育。組織實施孤兒“高等教育助學工程”,,建立低保家庭大學新生入學救助制度,,符合條件的學生每人發(fā)放不低于4000元的一次性入學救助,為貧困家庭兒童接受高等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持,。
三是推進兒童工作信息化,幫扶和責任實現痕跡化管理,。山東省依托“金民工程”,,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省級開發(fā),、四級應用,、分步建設”原則,建成全省未成年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信息管理平臺,。先后開發(fā)應用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信息系統(tǒng)和專項行動信息系統(tǒng),,梳理固化了工作流程,實化細化了各級各部門工作任務,。同時,,聯合教育、公安等部門多次召開視頻會議,,對市,、縣、鄉(xiāng)三級工作人員展開培訓,,督促指導各級各部門切實用好系統(tǒng),、及時更新相關信息,確保數據的唯一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依托系統(tǒng),還能實時了解掌握全省工作動態(tài),,實現對各地專項行動的指導監(jiān)督,、問題分析和督查通報。同時,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人員在新增,、退出留守兒童信息的錄入,、更新、管理時,,系統(tǒng)能夠保留原始記錄,,市縣民政部門通過系統(tǒng)可以及時了解掌握新增和退出情況,實現了留守兒童信息動態(tài)管理,。留守兒童幫扶救助情況和《委托監(jiān)護責任確認書》全部掃描,、錄入、上傳至系統(tǒng),。目前,,山東省已建立了翔實完備的全省留守兒童數據庫,困境兒童基本信息也已納入全省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信息系統(tǒng),。(根據山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