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柳 旭) 近日,由中國社會報社、中國民政雜志社聯(lián)合舉辦的“爭當新時代人民群眾心中‘最可愛的人’”主題征文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征文活動歷時6個月,,共征集作品700余篇,擇優(yōu)在《中國社會報》《中國民政》《中國社會工作》刊發(fā)209篇,,經(jīng)評選委員會評定,有108篇作品獲獎,,其中《“英英媽媽”用愛照亮孤棄兒童的心》等10篇作品獲得一等獎,、《基層民政人的戰(zhàn)“疫”日記》等29篇作品獲得二等獎,、《“南喬”兒子一諾無悔》等69篇作品獲得三等獎。同時,,北京市民政局等20家單位獲得組織獎,。
此次征文活動參與率高、互動性強,、內容豐富,,充分塑造了新時代民政干部新作為新形象,有效傳承和弘揚了新時代孺子牛精神,,總體呈現(xiàn)四方面特點,。
一是抓住了“人物”這個關鍵。征文作品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xiàn)出民政工作者為民辦實事,、愛民行善舉的可愛、可親與可敬之處;通過一件件具體事例,,反映出新時代民政工作是怎樣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如何大力推動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改革發(fā)展的,,彰顯了廣大民政工作者赤誠的為民情懷,、勤懇的工作態(tài)度、忘我的奉獻精神,。
二是塑造了“可愛”這個特質,。征文作品主要是各地民政部門通訊員撰寫的身邊人、身邊事,,他們常年與筆下人物工作在一起,,親眼見證平凡中的不平凡,不斷從榜樣身上吸取力量,,他們從日積月累的觀察中提煉出最能打動人的細節(jié),,用質樸的文字還原出一個個“最可愛的人”。此外,,還有一部分征文是作者自述,,從中不僅能讀到感人的故事,更能看到作者對民政工作的感悟與思考,,忠于職守,、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就是他們對“可愛”的生動詮釋,。
三是把握了“群眾”這個視角,。征文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有民政局機關干部,也有鄉(xiāng)鎮(zhèn)民政干部,、民政駐村干部以及城鄉(xiāng)社區(qū)工作者,,但更多的還是各地民政服務機構的一線工作人員。他們在工作中與服務對象的距離最近,,最了解服務對象的困難與需求,,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民政工作者的形象、展現(xiàn)著民政工作者的風采,。對于他們是否“最可愛”,,民政服務對象最有發(fā)言權,而征文中反映出來的民政服務對象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
四是聚焦了“時代”這個背景,。征文作品在記錄民政工作者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點滴小事的同時,,用大量筆墨聚焦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國家戰(zhàn)略等大背景和大事件,,使讀者通過征文不僅了解到一名名民政工作者的成長與奮斗歷程,了解到一項項民政業(yè)務的發(fā)展與改革歷程,,還了解到新時代民政工作在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國家發(fā)展全局中的努力與貢獻。讓讀者通過民政故事,,感受到了時代脈搏,。
掃描二維碼
查看獲獎名單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