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1月7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當救助工作人員為曲常順接通視頻時,,在外流浪40多年,、現(xiàn)年63歲的他一眼認出了視頻那邊的弟弟。他問早已淚流滿面的弟弟:“父母怎么樣?”弟弟告訴他:“父親早已離開人世,,母親健在,。哥哥,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找你,,沒有注銷你的戶口,,每一天都在盼著你回家?!?/span>
曲常順在流浪40多年后,,終于“想回家”了。
“聽音辨人”找到突破點
2020年12月28日,,寒潮抵滬的前一晚,,曲常順在寶山區(qū)大華派出所民警護送下完成核酸檢測確認為陰性后,被轉送到寶山區(qū)救助管理站,?!八w態(tài)佝僂,白發(fā),,胡須雜亂,,很明顯長年在外流浪?!睂毶絽^(qū)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楊勇峰介紹,,“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和他溝通,但是他警惕心很高,,拒絕交流,,只說自己叫李強勝,是山東龍口人,?!?/span>
寶山區(qū)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通過“今日頭條”推送受助人自述信息,并聯(lián)系山東龍口相關部門,,但查無此人,,尋親工作陷入僵局。
2021年1月5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兩名工作人員來到寶山站協(xié)助甄別,。曲常順起初不配合,,不愿透露身份信息?!拔覀兙团c他聊天,,打算根據(jù)他的口音特征辨認?!笔芯戎芾碚尽罢纭邸惫ぷ魇邑撠熑颂茟驯笤?0多年的甄別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熟稔多地方言,能辨認不同地域的口音,?!拔覀儼l(fā)現(xiàn)老人說話的一些發(fā)音像東北方言,從而判斷他不是來自山東,,而是來自東北,。”唐懷斌說,。
“環(huán)境地理法”打開受助人員心門
聽音辨人讓尋親工作找到了突破口,。經過循循善誘,工作人員終于得知老人真實姓名為曲常順,。但此后,,老人就緘默不語,眼神也飄忽游離,。
“只要他精神狀況可以,,能聽懂他人言語,我們就有信心幫他找到家,?!碧茟驯蠛屯聜兒敛晃冯y,給老人遞上了熱茶和泡面,,讓他邊吃邊聊,。
在放松狀態(tài)下,老人逐漸吐露只言片語,,談起了兒時的“大院”生活,。有著豐富閱歷的唐懷斌立即想到,上世紀60年代曾有一段東北重工業(yè)工廠內遷的歷史,。經過仔細查詢史料,,再反復跟老人核實后,最終確認他家正是那時隨廠從東北撫順遷移到河南洛陽的,,并鎖定了工廠的名字,。
唐懷斌介紹,在關鍵信息破解后,,老人的記憶閘門打開了,,和工作人員講起自己的故事,。他20多歲時因情感受挫而離家出走,40多年的流浪生活讓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依然記得自己有個弟弟,,在他離開家時年僅8歲,。
工作人員抓住這一信息,,立刻與河南省洛陽市屬地鄉(xiāng)鎮(zhèn)的戶籍民警取得聯(lián)系,最終找到了老人的弟弟曲常青,,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兄弟相認的那感人一幕,。
1月13日晚,曲常順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寶山區(qū)救助管理站三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乘高鐵回到河南老家,40多年未見的一家人終于團聚,。
市區(qū)聯(lián)動促成團圓
曲常順與家人的團圓,,正是在市區(qū)聯(lián)動、多地互動中實現(xiàn)的,。
近年來,,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由甄別經驗豐富的專家?guī)ь^、全站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甄·愛”工作室,,并在一次次實戰(zhàn)中培養(yǎng)尋親骨干,,赴各區(qū)指導協(xié)助開展疑難個案甄別工作。
近三年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已為3100名疑難受助人員開展了身份查詢和尋親服務,。
2020年3月1日,閔行區(qū)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肢體殘疾,、方言濃重,、不會書寫的老人。3月19日至4月3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先后三次赴閔行區(qū)救助管理站協(xié)助甄別,。面對講話前后矛盾、記憶缺失的老人,,他們通過口音特征辨別,、環(huán)境地理搜尋等方法,最終幫老人找到了遠在貴州,、離別42年的家,,并護送他回家和家人團聚。
“2020年,,我們派出甄別骨干97人次,,為47名受助人員實現(xiàn)了團圓夢,。”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康清萍介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