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 燕 曹軍艷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型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強化落實六條措施,,全力保障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市共救助困難群眾11.37萬戶,、15.98萬人,,發(fā)放救助資金(含物資)9229.1萬元,。
暢通救助渠道,。宜昌市開通社會救助24小時求助熱線,,及時受理和回應困難群眾求助。公布市,、縣,、鄉(xiāng)三級民政部門求助電話153個,24小時專人值守,,暢通求助渠道,,做到有問必答,有難必幫,,確保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簡化審批程序,。對城區(qū)按人口規(guī)模和社區(qū)個數預撥資金320萬元,,及時將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社區(qū),對緊急情況委托社區(qū)先行救助,,等疫情結束后再補充資料,。在防控期間,全市累計救助5.5萬人次,,發(fā)放臨時救助資金和物資101.6萬元,。同時,運用“互聯網+”積極推行社會救助線上申請,,對新申請低保的,,優(yōu)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采取非接觸,、遠距離等靈活方式開展入戶調查;采用QQ群,、微信群進行民主評議,加快辦理速度,。并且對外出務工,、返崗復工的低保對象按規(guī)定扣減務工成本,疫情防控期間全市暫緩在冊低保對象動態(tài)退出,。3月,,全市新增農村低保對象32戶、60人,,特困人員16人,。
擴大補貼范圍。及時足額發(fā)放低保金,、特困供養(yǎng)金,、殘疾人兩項補貼和孤兒養(yǎng)育金,,對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納入低保,、特困供養(yǎng)、臨時救助范圍,,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疫情期間,兩次足額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fā)放價格臨時補貼,并將新冠肺炎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境兒童、重病重殘人員新增納入價格補貼范圍,,共發(fā)放補貼3423萬元,。
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在以現金救助為主的基礎上,,宜昌市采取“實物+配送”救助方式,,在全市啟動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四類困難群眾配送“愛心禮包”活動,按每人160元的標準,,提供滿足基本生活必需的物資,。截至目前,全市共為1.7萬名困難群眾配送生活物資266萬元,,發(fā)放口罩3.8萬只,。
加大救助力度。宜昌市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對全市城鄉(xiāng)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重度殘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流浪乞討人員,、因隔離導致家庭功能暫時失缺家庭的成員、因疫情滯留生活困難人員等12類人員,按照城市每人不低于500元,、農村每人不低于3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救助,,全市共為12類對象11.37萬戶、15.98萬人發(fā)放生活物資救助共計5438萬元,。
關愛特殊對象,。持續(xù)開展摸排,結合全面測體溫,,建立摸排救助工作臺賬,,對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留守老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眾落實黨員干部包保責任制,,每天電話聯系,,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幫助,。依托社區(qū)和集中安置點,,對離家在外、滯留在宜的生活無著的困難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協助做好集中安置點滯留人員的食宿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已救助532人,,發(fā)放救助資金和物資23.5萬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