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符玉國 郭良修 魏全保
“一束相思梅帶著媽媽的思念隨你而去。以后,,有海的地方,,就是我們母子團聚之處?!?1月15日,李女士在2018年廣西骨灰撒?;顒又杏H手將裝有兒子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融入大海,,完成了兒子的遺愿。
11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政廳,、廣西殯葬協(xié)會和北海市民政局聯(lián)合舉辦了2018年骨灰集體海葬活動,525個裝著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伴隨著片片花瓣融入大海,。隨著生態(tài)安葬,、文明殯葬的觀念漸入人心,參加撒海的骨灰數(shù)量逐年增長,,今年活動比去年增加了63具骨灰,。
當日8時30分,,在廣西生態(tài)安葬紀念園中,從各地趕到北海的逝者親屬與自治區(qū)民政廳,、北海市民政局,、廣西殯葬行業(yè)協(xié)會工作人員一起,為逝者舉行了簡單莊重的骨灰告別儀式,。親屬們紅著眼眶,,手捧鮮花向逝者鞠躬、默哀,,與逝者作最后的告別,。經(jīng)過1個半小時的行程,載著525具骨灰罐的輪船抵達了指定海域,。工作人員在公證員的公證下,,統(tǒng)一按照順序依次將裝有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通過專用通道投入大海。
專程從東北趕到北海送別兒子的李女士說,,兒子小時候就喜歡大海,,大學(xué)畢業(yè)后專門來到北海工作。不幸的是,,去年的一場意外讓她和年僅30歲的兒子陰陽相隔,。悲痛之余,她堅強地做出了讓兒子骨灰回歸自然的決定,。她認為,,大海四通八達,只要有海的地方,,她就能與兒子“團聚”,。
來自南寧的陳先生有著同樣的想法。陳先生說,,為了完成母親遺愿,,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此次骨灰撒海活動,。母親的骨灰以這種節(jié)儉又環(huán)保的方式回歸自然,,是一種理想的歸宿,圓了母親生前的愿望,,也是親人們無悔的選擇,。陳先生動情地說,母親一輩子為了生活奔波勞碌,,留下了“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自然那么美,,想去瞧瞧”的遺憾?,F(xiàn)在,,母親的骨灰隨著大海,能去到更遠的地方,,也算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好好地看一看世界,。而他計劃每年都到海邊,臨水而拜,、紀念母親,。
從柳州過來參加親屬海葬活動的一對年輕夫妻,男的叫謝瑜,,女的叫黃維琴,。謝先生說,父親是印尼歸國華僑,,去年7月在柳州因病去世,。去世前,老人有一個愿望,,希望親屬把他的骨灰撒向大海,,實現(xiàn)他遨游大海的心愿!因此,,在柳州辦理骨灰火化時,,親屬就交代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如果有海葬活動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家屬?,F(xiàn)在,,老人的遺愿終于實現(xiàn)了!謝瑜的弟弟謝騫也來到現(xiàn)場,,一家人買來了鮮花,,撒向大海,紀念親人,,緬懷親人,!在場的人員無不為這個感人的場面動容。
據(jù)了解,,從2013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政廳把北海市作為全區(qū)骨灰撒海常設(shè)舉辦地。至今,,北海已連續(xù)6年承辦了廣西骨灰撒海活動,,2031位逝者實現(xiàn)了魂歸大海的愿望,,節(jié)省墓葬用地7000多平方米、節(jié)約殯葬費用超過1000萬元,。
為了紀念骨灰撒海逝者,,方便逝者家屬臨場祭掃,,自治區(qū)民政廳投資350萬元在北海修建了廣西生態(tài)安葬紀念園。目前,,紀念園已修建了主體雕塑,、廣場、紀念樹,、花草等工程,,還將修建海葬文化長廊、刻有骨灰撒海逝者的姓名作永久紀念的悼念墻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