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學娟
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艱巨,。在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緊要關頭,,甘肅省民政廳積極引導社會工作專業(yè)力量參與攻堅克難,譜寫了社會工作專業(yè)力量扶貧的新篇章,。
瞄準生計發(fā)展,,送計送策扶上路
“越是貧困的地區(qū),社會工作服務的需求越大,?!备拭C省民政廳慈善事業(yè)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甘肅省立足省情,,通過‘滴灌’效應,,鼓勵社工機構在多個試點上做出品牌和特色,帶動其他地方效仿推行,?!?/span>
自2017年起,甘肅省民政廳利用福彩公益金開展社會工作參與脫貧攻堅試點項目,,社會工作專業(yè)力量在莊浪縣的上寨村等10個村開始了實踐探索,。
“剛開始打算養(yǎng)扶貧羊,,”甘肅興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何方介紹,“綜合評估論證后,,我們覺得上寨村的條件更適合養(yǎng)中華蜂(以下簡稱中蜂),,不僅投入少、見效快,,老人和婦女也能參與,。”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社工和技術專家組成入戶小組,。技術專家講解養(yǎng)蜂技術,社工則從觀念轉變,、信心樹立,、能力提升、需求了解與資源對接等方面入手,,激發(fā)貧困家庭的發(fā)展?jié)撃堋?/span>
65歲的建檔立卡戶頓閏月是中蜂養(yǎng)殖的受益者之一。早年喪夫的她跟兒子相依為命,,“社工送來了蜂源,,還有專家教技術,第一年我就賺了4000元!” 頓閏月興奮地說,,“我打算讓兒子也回來一起干,,這比一年辛辛苦苦在外打工強多了?!?/span>
“社工制訂個性化的幫扶方案,,有勞動力的發(fā)放蜂源提供技術指導,沒有勞動能力的加入合作社參與分紅,?!?nbsp;省民政廳第六幫扶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白杰滿口稱贊,,“社工配合我們的工作,,真正做到了精準扶貧、因戶施策,?!?/span>
為將中蜂養(yǎng)殖培育成當?shù)氐闹еa業(yè),興邦社工協(xié)助上寨村建立了金泉中蜂養(yǎng)殖合作社,,打造“湫池”蜂蜜品牌,,幫助村民拓展銷路,,還推動莊浪縣政府出臺了中蜂養(yǎng)殖扶持政策,。其他的項目點如鄭河鄉(xiāng)下寨村,、鄭河村,,盤安鎮(zhèn)托神村、馬家村等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yè),,村民脫貧致富找到了出路,。
關注“半邊天”,自助互助增能力
記者了解到,,婦女勤勞,、質樸、能干,,是“三留守”群體中最有可能改變家庭現(xiàn)狀的人,。甘肅一山一水環(huán)境與社會發(fā)展中心就將扶貧重點聚焦在農村婦女身上,為她們量身打造了“助力半邊天”項目,。
“我們?yōu)槊繎糌毨D女發(fā)放一頭基礎母牛,,待母牛產下牛犢后,再無償將牛犢‘滾動’給下一批貧困家庭,?!表椖控撠熑笋R鴻麗介紹,“這樣一來,,一頭母??梢允?戶-3戶家庭受益,一家增收5000元不成問題,?!?/span>
社工還通過組建社區(qū)婦女小組,讓婦女參與項目管理與方案制訂,,提高婦女參與社區(qū)事務的積極性,。
平涼市崆峒區(qū)上楊鄉(xiāng)小岔村是一個回漢混居的村莊,該村50多歲的朱紅大半輩子一直在家里操勞家務,。社工來了之后,,又是組織攝影比賽又是外出參觀,可讓她開了眼界,。她被選為婦女小組的代表后,,還參與各種項目管理和村里的事務,積極性非常高,。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多兒鄉(xiāng)尼藏村,,“簡公益”的社工也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婦女群體。駐村社工夏吾太開辦了婦女文化班教藏族婦女識數(shù),、認字,,連70歲的老奶奶都踴躍參加。
抓娃娃教育,給鄉(xiāng)村更多希望
經歷了幾次過山車一般的顛簸,,記者來到了傳說中的“一群大山開會”的地方——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xiāng)族自治縣,。這里經濟落后、交通不便,,教育更是短板,。當?shù)厝擞X得讀書沒用,尤其是女孩子,,不如在家干家務或早點嫁人,。
扶貧重在扶教育,這樣才能徹底斷窮根,?!芭鷮W計劃”是甘肅省社會工作助力民族地區(qū)教育扶貧的一個服務子項目,它從駐校社工衍生而來,,通過鏈接社會資源,、申請項目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幫助當?shù)剡m齡女童重返校園,。
駐校社工駱曉娟告訴記者:“我們有嚴格的資助標準,,不光看家庭條件,還結合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等,,采取‘先考勤后發(fā)助學金’的方式,,鼓勵和督促家長及時送孩子入學?!?/span>
駐校社工不單單把孩子“勸回”學校,還建立了長效的跟進機制,,搭建起女童,、家長、老師與社工的溝通平臺,。每年夏天,,社工還會組織夏令營,讓從來沒出過大山的學生到城市走一走,、看一看,,激發(fā)她們的學習動力。
大樹鄉(xiāng)黨委書記陳元輝說:“社工家訪對‘控輟保學’的效果很明顯,,現(xiàn)在失學的孩子少多了,。”
大樹鄉(xiāng)楊家小學校長陳澤良很開心:“最近,,駐校社工依托民政部的‘牽手計劃’把浙江的資源引到了學校,,幫學校建起了學生食堂,孩子們再也不用啃冷饃饃了?!?/span>
大樹學校教導主任苗玉蕊很興奮:“社工組織我們去北京師范大學培訓,,把先進的課程和理念引入東鄉(xiāng)縣的鄉(xiāng)村教育,我們備受鼓舞,?!?/span>
受助女童小花在日記里這樣寫道:“我今天參加了夏令營,第一次走出大山,,坐了地鐵,,參觀了博物館……我知道我是全家人的希望,我要好好學習……”
此次甘肅采訪,,記者看到貧困鄉(xiāng)村正在發(fā)生變化,,也看到了社工助人自助的初心和堅守。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