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曦
卯兔追冬去,,辰龍報春來。新年伊始,,央視龍年春晚主題的“龍行龘龘”刷屏全網,,成為熱詞,。中華民族被譽為“龍的傳人”,,作為祥瑞和權威之象征的龍,自古便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幅萬古長卷中留下了色彩紛呈的一筆,。而“龍”地名,,則是中國龍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是中華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中國含有“龍”字的地名不勝枚舉,,既有省名、市名,、縣名,、鎮(zhèn)名、村名,,還有山名,、河名、橋名等,,可謂包羅萬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龍”字地名高居十二生肖之首,。龍地名的成因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因形似得名
龍為九種動物集合而成,,牛頭、蛇身,、蜥腿、鷹爪,、鹿角,、虎須、魚尾等,,其“九似”說法不一,,體現(xiàn)在地名上也多為象形展現(xiàn)。比如,,甘肅龍首山古稱甘浚山,,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屬于天山余脈的一部分,。龍首山山形似中國傳統(tǒng)龍圖畫中的龍頭,,故而得名。類似象形得名的還有湖北大冶龍角山鎮(zhèn),,貴州黎平龍額鎮(zhèn),、江口龍眉村,湖南安化龍眼村,,四川龍耳山,,北京龍須溝路,,河南新蔡龍口鎮(zhèn),江西信豐龍舌村,,云南龍脖河,,廣東龍頸水庫,廣西龍勝龍脊風景名勝區(qū),,廣東揭陽龍尾鎮(zhèn)等,。
因動態(tài)得名
海南萬寧龍滾鎮(zhèn),明萬歷《瓊州府志》記載:“密澤陂,,一名蓮塘,,在縣南二十里,近龍滾江,?!边@個名字便是龍的動態(tài),古人見水急,,就傳說有龍在河中打滾,,遂以“龍滾”來給江河命名。坐落于龍滾河北岸的鎮(zhèn)子得名龍滾鎮(zhèn),。其他這樣得名的還有江蘇高郵龍奔村,,浙江龍游縣,湖北團風回龍山,,安徽懷遠龍亢集,,湖南吉首龍舞村,貴州普安龍吟鎮(zhèn),,廣東韶關龍歸鎮(zhèn),。也有靜態(tài)的龍,因此得名的諸如湖南瀏陽龍伏鎮(zhèn),、安徽龍眠山,、廣西桂林龍隱洞、云南盤龍江等,。
因顏色得名
黑龍江的名字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一,源自“黑河”,,《遼史》中黑龍江的蒙古語為“哈拉穆連”,、滿語為“薩哈連烏拉”、鄂溫克語為“卡拉穆爾”,,皆為黑河,、黑水、黑江的意思,,清朝康熙年間設立黑龍江將軍,,由此演變而來,。其二,因河水含有腐殖質多,,水色發(fā)黑,,宛如蛟龍,因而得名,。其三,,因有關“一條黑龍”的民間傳說而得名。龍的顏色也隨著人們的想象力變得多彩起來,,反映在地名上甚是生動:云南麗江黑龍?zhí)杜c江蘇海域烏龍沙,,是黑色的龍;北京懷柔青龍峽與西岳華山蒼龍嶺,,是藍綠色的龍,;湖南張家界黃龍洞與吉林龍崗山金龍嶺,是金色的龍,;浙江臺州赤龍山與安徽蕪湖火龍崗鎮(zhèn),,是紅色的龍;嘉陵江支流白龍江與貴州黔西銀龍村是銀色的龍,。
因寓意得名
作為祥瑞之獸,,龍地名常與“福、勝,、興,、安、華,、慶,、新”等字搭配。比如,,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龍興村,因村民多沿二龍山而居,,又有共同興旺的愿景,,便將世代居住的大山與幸福期盼相結合,取名龍興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寓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地名上不勝枚舉:遼寧長海壽龍島,,北京延慶龍慶峽,,安徽鳳陽龍興寺,四川平武龍安鎮(zhèn),,重慶萬州龍寶鎮(zhèn),,湖南衡南龍秀橋,,貴州福泉龍昌鎮(zhèn),廣東開平龍勝鎮(zhèn),,福建閩侯龍祥島,,海南東方新龍鎮(zhèn)等,都包含了人們對美好幸福安定生活的期盼,。
因帝制得名
河南洛陽的香山,、龍門山在伊河兩岸相對而立,遠遠望去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自春秋戰(zhàn)國開始,,這里就有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因宮城的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樱虼藢⑵涿麨辇堥T,。后又衍生出洛龍區(qū),、龍門石窟、龍門站等一批次生地名,。再如,,明代《如夢錄》記載:“雙龍巷,宋太祖,、太宗舊居之地,。”因開封這條街居住過宋代皇帝趙匡胤和趙光義,,便得名雙龍巷,。著名北宋皇宮遺址“龍亭”,衍生出龍亭區(qū),、龍亭公園,、龍亭東路、龍亭湖等多個次生地名,。
因聲譽得名
“人中龍”出自《晉書·宋纖傳》:“晉宋纖隱居不仕,,太守馬岌造訪不見,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以“人中龍”比喻卓越出眾的人物。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zhèn)回龍門,,傳說是屈原投江后,,當?shù)厝藗儗ふ仪z體,劃龍舟逆江而上,,求索至此返回,。唐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于建中元年(780年)在此建亭紀念,謂之回龍門,。河南省南陽市的臥龍區(qū),,因東漢末年諸葛亮曾躬耕于此,取名臥龍崗,,后改為臥龍區(qū),。除此之外,還有湖北省襄陽市,、四川省綿陽市的臥龍鎮(zhèn),,等等。
龍地名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處人文印記,、一個精神載體,它寄托著中國人民對治理河山,、富民強國的不懈追求,,承載著人們對幸福吉祥、開拓未來的美好憧憬,,更凝聚著中華民族敬重英雄,、團結御侮、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