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民政部辦公廳,、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執(zhí)法監(jiān)察局,、社會工作司)邀請部分中央媒體、部屬媒體,、網絡媒體和自媒體代表,,在京組織召開了社會組織宣傳工作座談會。會上,,代表們分享了2017年在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方面的報道經歷與體會,對正在開展的曝光和打擊非法社會組織行動表示肯定與認同,,并就進一步加強和創(chuàng)新2018年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民政部黨組成員、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執(zhí)法監(jiān)察局,、社會工作司)局長詹成付出席會議并主持,。
與會代表認為,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涉及人間冷暖、人心向善,,關乎社會文明進程,,是全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富礦”,需要廣大媒體共同用心呵護,、廣泛正面宣傳和深度挖掘報道,。同時,這些領域公眾關注度高,、基層群眾辨識能力弱,,一些組織、人員打著國家戰(zhàn)略旗號,、編著“國字號”社會組織頭銜到處招搖撞騙,,風險因素多,危害程度大,,需要廣大媒體一以貫之加強曝光警示,。
與會代表表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媒體人的職責所系,。各類新聞媒體應共同嚴格遵守相關宣傳紀律和職業(yè)操守,報道社會組織活動,、采訪社會組織負責人、開通社會組織賬號服務前,,首先確認該組織的合法性,、查驗有無在民政部門登記,堅決不給非法社會組織“背書”,、不為其宣傳造勢提供媒體渠道或網絡空間,。一經發(fā)現(xiàn)非法社會組織線索,應積極主動向民政部門反映或投訴舉報,,共同參與打贏一場清理非法社會組織的“人民戰(zhàn)爭”,。
與會代表建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要進一步提升公共傳播意識,、媒體發(fā)聲素養(yǎng)和輿情處置能力,。要立足貼近基層,多提供有代表性的社會組織典型案例,,多組織赴基層集中采訪采風,。要立足貼近時代,加大與主流媒體對接力度和“兩微一端”推送力度,強化“互聯(lián)網+”思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宣傳,。要立足貼近群眾,,把握年輕化、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探索采取插圖、動漫,、視頻等手機端用戶喜聞樂見方式,,增強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宣傳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
詹成付回應了與會代表提出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并代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對廣大新聞媒體界朋友們長期以來關心,、參與和支持社會組織宣傳工作,推動社會組織領域激濁揚清表示衷心地感謝,。他指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健康有序發(fā)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發(fā)揮社會各方作用,,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和正確輿論引導,。2018年,社會組織管理局將認真貫徹全國民政工作會議關于加強新聞宣傳工作的決策部署,,在部黨組統(tǒng)一領導下,,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進一步聚焦主業(yè),、服務大局,,及時、全面,、準確,、權威地做好政策法規(guī)和重大舉措解讀;進一步聚焦熱點,、把握態(tài)勢,,積極穩(wěn)妥做好新聞發(fā)布,、信息公開與輿情應對,拉近與新聞媒體距離,,提升與主流媒體,、新興媒體、網絡平臺合作系數(shù),;進一步聚焦問題,、走進基層,協(xié)調,、支持,、配合新聞媒體講述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參與脫貧攻堅好故事,,傳播公益慈善好聲音,揭批非法社會組織危害性,,助推廣大社會組織,、專業(yè)社工、志愿者以及社會公眾明辨是非,、凝心聚力,,共同營造山清水秀發(fā)展環(huán)境。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澎湃網、“長安劍”,、“國資小新”,、“共青團中央”、“俠客島”,、“學習小組”,、“共產黨員”、“政知見”微信公眾號,、騰訊公益平臺,、新浪微博,、今日頭條、中國社會報,、公益時報,、《中國民政》雜志、《中國社會組織》雜志,、《中國社會工作》雜志等媒體單位的記者代表,、運營負責人員應邀出席座談會。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民政部辦公廳新聞辦相關代表和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同志,、部分處室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