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小坝补穷^”的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果實為什么這樣甜
3月16日下午,內丘縣崗底村果園,。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的妻子、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核心成員郭素萍正在給果農授課,,講解時聲音洪亮,、耐心細致。近40年,,她曾陪著李保國每年在農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跡遍布我省太行山區(qū)所有縣,完成山區(qū)開發(fā)研究成果28項,,幫助山區(qū)農民增收28.5億元,。
談起李保國,郭素萍眼里透出一股堅毅:“保國離開快三年了,,但他艱苦奮斗的精神被傳承了下來,,更多人變成了李保國?!?/P>
大樹苗重茬建果園是李保國生前未竟的心愿,。2016年,李保國教授去世后,,郭素萍和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成員楊雙奎等人挑起這副擔子,,開始在田間進行小規(guī)模種植,1000多個日日夜夜過去了,,大樹苗重茬建果園試驗成功,。采用大樹苗重茬建果園技術,果園畝產量高達2881.1公斤,,比李保國當年設想的產量高出近一倍,,優(yōu)果率達92%,果實光潔,、口感甘甜,。
2017年,在李保國學生、河北農業(yè)大學教師張雪梅等人的協(xié)助下,,易縣富崗鄉(xiāng)完成了土地治理,、道路系統(tǒng)、排灌系統(tǒng),、種植系統(tǒng)、基礎設施等的建設,,建成了370畝的紅樹莓種植基地,,成為帶動當?shù)厝罕娫鍪罩赂坏暮庙椖俊?/P>
河北農業(yè)大學教師畢擁國,是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成員之一,。針對既防治病蟲害又減少農藥殘留這一難題,,他們研究出一種新型果袋,病蟲害發(fā)生率和農藥殘留大幅降低,,還延長了果品保質期,。用上這種果袋,預計每畝增收2000元以上,。
“沿著李保國的路走下去”,,爭做“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李保國教授生前工作的河北農大,,26支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122支服務小隊繼續(xù)行走在李保國教授奮斗過的田間地頭,對接幫扶貧困村,,推廣農業(yè)新技術,,專啃農技“硬骨頭”,,走出了一條生態(tài)與生財雙贏的扶貧路,。 (記者趙建)
詳情見河北日報數(shù)字報>>
【奮斗者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通過近40年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實踐,我深深懂得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作為一名林業(yè)科技工作者,用科技讓荒山披綠,、讓農民致富,,才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就像保國說的,,‘農民需要啥,,我們就干啥’。保國沒有完成的事業(yè),,我們繼續(xù)擔起來,。果農需要我們,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貧困山區(qū)的群眾唯有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才能豐富幸福的內涵,、提升幸福的層次?!?/P>
——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核心成員郭素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