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筑夢”
——訪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
2017年,,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qū)開展了“關愛貧困村留守兒童——‘2020筑夢課堂’”活動,通過為貧困村留守兒童搭建豐富的課余生活平臺,實現(xiàn)所有留守兒童學有所教,、困有所幫,、愛有所依?!?020筑夢課堂”由共青團內江市市中區(qū)委員會,、區(qū)總工會、區(qū)民政局聯(lián)合開展,,市中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負責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志愿者管理,。
為留守兒童“筑夢”
“2020筑夢課堂”的主力志愿者是大學生,協(xié)會以心理,、法律,、美術、音樂等專業(yè)大學生為招募重點,,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通過個人自薦、學校推薦,、綜合面試等3個環(huán)節(jié),,最終確定志愿者85名,建立青春扶貧志愿服務小分隊19支,,覆蓋至全區(qū)19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村有一支專屬隊伍。
19個村第一書記對各村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研,,建檔立卡,。在19個貧困村各選擇三四十名在小學3—6年級在讀的留守兒童本次活動,按照貧困與否分類入庫,。結合留守兒童具體情況,,分類別制定關愛幫扶方案。重點實施“一講一帶一幫”,,“志愿老師講”,,志愿者每周六到村子里,幫助留守兒童輔導功課,、開展文娛活動,;“同學之間帶”,解決部分兒童內向膽小的問題,,“各類資源幫”,,解決個別兒童上學困難的問題。
培養(yǎng)自信的女孩
11歲的小媛上五年級,,性格溫和,、學習刻苦,但是特別內向,,總是獨自待在座位上寫作業(yè),,下課了也不出去玩兒,經(jīng)常一天都不說話,,也沒有好朋友,。志愿者了解到小媛的情況后,詳細查看了她的個人資料,,并對她進行了一次家訪,,邀請她參加“2020筑夢課堂”。為了讓小媛盡快融入到班級里,,志愿者對她特別關注,,給予她關懷和鼓勵,也引導班級里活潑的孩子主動去和她交流,、做朋友,,并發(fā)掘她的閃光點大加表揚。慢慢的,,小媛接納了志愿者,,愿意跟志愿者聊天了。在“筑夢課堂”,,志愿者在教學中提問問題時,,看到小媛舉手就優(yōu)先選擇她回答,答對的時候就予以表揚,,以此讓班里的人都認識她,、了解她。一段時間后,,經(jīng)過志愿者的積極引導和同學的主動交往,,小媛開始嘗試去和其他小朋友聊天,主動加入到群體中去玩,,而且在課堂上發(fā)言更積極了,。
在“筑夢課堂”一年時間,小媛不再孤獨地坐在角落了,,她能和同學和諧相處,,主動結交好朋友,生活中有好玩伴,,臉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更開朗了。但是志愿者也發(fā)現(xiàn),,小媛雖然人變開朗,,但還是缺乏自信,,于是針對性地開展了相關服務,比如在課堂上時常給她鼓勵的眼神和表揚的話語,,課后針對她功課的弱項,,專門出題給她訓練,并幫助她進行語言積累,訓練思維等。現(xiàn)在,,我們時常能在課堂上能聽到小媛的洪亮聲音,,班隊課上她還主動表演節(jié)目呢。
“筑夢課堂”讓留守兒童獲得心的呵護
“2020筑夢課堂”開展兩年來,,85名大學生志愿者已累計授課1800余次,,受益貧困村留守兒童2000余人。
“2020筑夢課堂” 為貧困村留守兒童搭建了一個豐富課余生活的平臺,,一定程度上杜絕了貧困村留守兒童課后無人管,、無處學的現(xiàn)象。志愿者結合各村實際情況,,通過畫手繪,、貼墻紙,制作心愿墻,、照片墻等方式,,充分發(fā)動兒童主觀能動性,共同參與設計裝扮,;清點童伴之家物資,,分類擺放,清單式管理,,定期清潔維護,。
“2020筑夢課堂” 打開了留守兒童與外界交流的窗戶,提高了他們自信心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在開放日設“值日生”,,由兒童參與管理,填寫“值日記錄本”,,增強其歸屬感,、責任感;整合“筑夢課堂”項目,,課堂引導知識,,課外加強溝通,把村辦公室內的童伴之家布置打造成溫馨靈動,,趣味性和功能性相結合的留守兒童活動中心,。
在參與“2020筑夢課堂”中,協(xié)會組織志愿者開展家訪活動,,走訪調查,,了解留守兒童的真實狀況,,讓留守兒童和家長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有助于化解貧困戶的怨氣和矛盾,。調查家長意愿,,開展留守兒童切實需要的課堂活動,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了一個鍛煉自我,、回饋社會的平臺,,用“筑夢課堂”筑夢青春,。
“2020筑夢課堂”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參與“2020筑夢課堂”各項主題活動,,并通過“2020筑夢課堂”志愿者的實地走訪和鏈接黨政資源,,幫助其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早日脫貧,。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