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李叔找回溫暖親情——廣東省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qū)分站林志珊
2021年8月初,,在參與社工開展面向流浪人員的“流動學堂”中,,我遇到了李叔,他一直在我們的攤位徘徊,,欲言又止,。我慢慢走上前與他交談,引導他參與“流動學堂”,。談話中,,得知李叔是廣東人,年近七十,,未婚,,年輕時從事過很多工作,由于脾氣倔強,,工作都做不長,,后來染上賭博的惡習,與父母,、哥嫂關系決裂,,在外流浪已25年;現(xiàn)在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撿破爛已經不能維持生計,,主要依靠慈善團體的救助生活。說著說著,,李叔沉默了,。
在廣州,像李叔這樣因主觀意愿選擇流浪的人員不在少數(shù),,他們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但因各種原因不愿回去,這是工作中最難突破的情況之一,。緣于民政工作的職責所系,,我們必須盡力突破這一難點。
于是,,面對李叔的沉默,,我耐心地向他詳細講解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居家養(yǎng)老等救助政策和規(guī)定,,建議他返回戶籍地申請救助,。剛開始,李叔不肯相信有這么好的政策,,更怕家人不會接受他,。通過我們和社工的多次努力,李叔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陸續(xù)將個人相關情況告訴了我們,,并來到救助站等待尋親,。
隨即,我們開展了為李叔尋親的工作,。8月9日,,我們通過戶籍地民政辦工作人員,聯(lián)系到李叔的侄女并確認李叔的身份,,了解到李叔的父母已經亡故,,經過工作人員多次與其侄女溝通,做通了李叔及其哥嫂雙方的思想工作,,李叔于8月15日順利返回家中,。
過了幾天,李叔主動聯(lián)系我們,,感慨地說,,自己離家時侄女還小,未曾照顧過她們,,而今幾個侄女都很關心他,,不僅協(xié)助他辦理了身份證及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等手續(xù),還在市區(qū)為他租了一間小房子,并商議好資助他的晚年生活,。為此,,他感到很幸福,感謝救助站為他找到親人,,修復了與親人的關系,;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他能夠在老家安享晚年,。
11月,,我們通過回訪,再次收到好消息,,李叔的身份證已經辦好,,從2021年12月份開始,每個月可以拿到城鄉(xiāng)居民基礎養(yǎng)老保險基本養(yǎng)老金110元,;2022年1月份,,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金也會申請到位。
事實證明,,看似平凡的救助工作,,其背后隱藏著無數(shù)心酸而感人的故事。一切從受助人員的需求出發(fā),,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堅守,,讓更多的流浪者回歸家庭,,是我們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光榮職責的生動體現(xiàn)。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qū)分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