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力行辦實事 急難愁盼總關情
一場場黨史宣講深入人心,一面面宣傳欄圖文并茂講述百年黨史故事,,一次次紅色教育鑄牢忠誠為民之魂,,一次次為群眾辦實事彰顯黨員本色……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陜西省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結合工作實際,,緊扣民政系統(tǒng)“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著力解決服務對象“急難愁盼”問題,。
以初心踐行信仰,,毫不松懈推進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
市救助管理站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提前實現(xiàn)“六個到位”(動員部署到位,、物資儲備到位,、措施制定到位、親屬摸排到位,、防疫宣傳到位,、疫苗接種到位);精心部署,,切實遵循“五個堅持”(堅持掃碼查驗+信息登記,、堅持核酸檢測+體溫監(jiān)測、堅持清潔消毒+隔離觀察,、堅持自我防護+通風換氣,、堅持靈活應變+溫馨服務)。同時,,引導全站干部職工樹立“人人盡責就是有效疫苗”的意識,,將疫情防控工作由“被動控”變?yōu)椤爸鲃臃馈薄ⅰ办o態(tài)等”變?yōu)椤皠討B(tài)找”,,確保救助服務不缺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不打烊、街面巡查不斷檔,、站內安全有保障,。今年以來,市救助管理站先后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人員274人次,,醫(yī)療救治39人次,,核酸檢測83人次,護送返鄉(xiāng)182人次,,目前站內臨時監(jiān)護照料人員17人,。
以決心破解難題,,馳而不息提升救助服務水平
市救助管理站扎實開展“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對轄區(qū)內重點區(qū)域開展全面排查,,繼續(xù)發(fā)揮市區(qū)掛牌60家福彩投注站救助咨詢點的發(fā)現(xiàn)報告和臨時救助作用,,繼續(xù)引導鼓勵環(huán)衛(wèi)工人、公交出租車司機,、夜間安保人員做好發(fā)現(xiàn)報告,、街面勸導和應急救助服務,對提供線索證實有效者給予30元獎勵,;同時,,主動配合公安、城市管理,、衛(wèi)生等部門優(yōu)化簡化流程,,打造出一條便捷高效的救助綠色通道,救助車輛隨時待命,,對發(fā)現(xiàn)報告的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困人員,,確保在30分鐘內趕到現(xiàn)場處置,在市區(qū)范圍內形成“30分鐘救助圈”,。同時,,市救助管理站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領導帶班制和交接班制度,。對不愿進入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的人員,,詳細核實其身份信息,勸導其返鄉(xiāng),,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溫藥品,、食品、飲品和救助引導卡,,做好救助記錄,,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在炎熱天氣下得到及時有效救助。以“救助開放日”為契機,,通過“走”出去,,大力宣傳救助政策、救助流程和亮點成效,;通過“請”進來,,特邀來自社會各界的11名監(jiān)督員,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通過“曬”出來,,設置18塊展板,、發(fā)放宣傳資料,、現(xiàn)場講解等方式,,向廣大群眾介紹宣傳政策、求助途徑,、服務內容,、工作成效等,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同時,,站內先后制作宣傳展板25個,在樓道設置“黨史學習教育”“習聲細語”“黨風廉政建設”等宣傳標語,,精心打造“走廊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標語在接待大廳LED屏上滾動播放,學習氛圍濃厚,。
以真心聚焦需求,,從細節(jié)入手保障服務對象權益
今年以來,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并入12345政府服務熱線,,市救助管理站先后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0人次,,站內臨時照料兒童5人次,站內開展社會融入性活動36次,;通過入戶走訪,,及時掌握情況、進行科學評估,、實施精準幫扶,;開展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業(yè)務培訓,,培訓人數(shù)100人次,;開展兒童福利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受益兒童150人次,;開展預防校園暴力,、禁毒課程等兒童安全類活動,受益490人次,。在全市舉辦心理健康知識大講堂,,與高校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視受助對象為親人,,從他們的需求出發(fā),,日常照料方面,人性化,、個性化安排飲食起居,。飲食偏好方面,食堂盡量滿足不同受助對象需求,;寢室溫度需求方面,,把需求相近的受助對象安排在一個房間,;日常體育活動方面,安排音樂健身操,、打羽毛球,、散步等活動。同時,,開展臨時照料服務達標行動,,排查安全隱患,強化站內照料職責,,完善監(jiān)管體系,,扎扎實實把救助服務做到位。
以專心補齊短板,,全心全意助力受助對象家庭團聚
甄別尋親一直都是市救助管理站的重要工作之一,,為了讓尋親工作快速走向精準化、專業(yè)化,、技術化,,市救助管理站著力在照料服務、甄別尋親,、街面救助,、落戶安置、源頭治理,、隊伍提升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建機制,、壓責任、提質量,、優(yōu)服務,,實現(xiàn)全市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服務質量提檔升級,對站內臨時照料人員加大尋親力度,,以“望聞問切”為基礎,,以公安部門科學技術(DNA比對、人臉識別)為助力,,以新聞媒體為渠道,,以跨省協(xié)作為橋梁,以醫(yī)療救治為手段,,以溝通交流為載體,,以實地走訪為突破,精準打出尋親組合拳,,形成卓有成效的“531”尋親工作機制和“1+2+3”尋親工作模式,。近年來,先后為25名長期滯留人員找到了家,,并護送他們返鄉(xiāng)與家人團聚,,工作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同時,積極協(xié)調對接,,推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救助安置服務體系,。
一件件小事在平凡中重復,,一個個困難家庭在關愛中得到溫暖,一個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是市救助管理站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真實寫照,,是努力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