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鑒往知來”,,凸顯中共“三重意識”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11日閉幕并對外發(fā)布公報,。聚焦百年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中共通過了黨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
在面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歷史節(jié)點,,本屆全會凸顯中共的“三重意識”。
一為未來意識,。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史觀里,,歷史從來不是束之高閣的厚重書本,而是遠觀未來的鮮活鏡鑒,。
歷史上,,中共曾分別于1945年、1981年制定《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歷史決議”雖然相隔近四十年,,但其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的特色一脈相承,。
具體而言,,兩個“歷史決議”堅持“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導向,既立足于以史為鑒,,又著眼于開創(chuàng)未來,,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當時新的歷史起點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提供了重要啟示。
今天,,中國共產(chǎn)黨再次來到新的起點,,第三份“歷史決議”也再次體現(xiàn)鮮明的未來導向,。
“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Α⑴靼孜磥砦覀冊鯓硬拍芾^續(xù)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绷腥珪珗笕绱吮硎尽?/p>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正如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所說,“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jīng)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p>
二為憂患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薄耙孕邪倮镎甙刖攀那逍巡恍竿七M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六中全會公報中,,體現(xiàn)中共憂患意識的表述多次出現(xiàn)。
當前,,中國發(fā)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zhàn),,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nèi)的,既有傳統(tǒng)的也有非傳統(tǒng)的,??梢灶A見的是,在下一個百年,,中共還會面臨各類風險挑戰(zhàn),。常懷憂患意識的背后,,是中共對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zhàn)能力的清醒認知。
如何提高這一能力,?“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我們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jīng)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绷暯皆绱酥赋觥?/p>
六中全會公報中,,從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到百年奮斗的十條經(jīng)驗,其實正蘊含中共繼續(xù)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啟迪,。外界認為,這也是中共選擇用一次全會總結歷史經(jīng)驗的重要考量,。
三為人民意識,。趕考的表述在六中全會公報中被提及:“現(xiàn)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边@與習近平“七一”講話中提及的“趕考之路”形成呼應。
趕考是中共人民意識的體現(xiàn),。歷史上,,趕考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提出的一個經(jīng)典比喻。中國共產(chǎn)黨認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趕考也永無止境。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薄肮伯a(chǎn)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绷暯揭苍啻沃赋觥?/p>
“中國共產(chǎn)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六中全會公報如此回望歷史,。今天,,中共正走向下一個百年,。全會再提趕考,百年大黨的人民底色更加清晰,。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