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掛念的是這些老人
——記江蘇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院長李銀江
李銀江為敬老院老人洗腳,。(資料圖片)
李銀江與敬老院五保老人拉家常。(資料圖片)
江蘇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院長李銀江,,33年間照看,、服務128位五保老人,以大愛情懷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4月5日一大早,,剛從北京領完“孺子牛獎”的江蘇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院長李銀江便馬不停蹄地趕到鎮(zhèn)里的公墓區(qū),,為敬老院已故老人祭奠,向群眾宣傳文明祭祀注意事項,。
“為五保老人盡孝,,對群眾盡責,把敬老院發(fā)展好,,就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33年前,李銀江在野草叢生的荒地上創(chuàng)建敬老院,,從此開啟了為民服務之路,。33年間,敬老院共贍養(yǎng)128位五保老人,,其中有71位老人離世,,李銀江71次為老人們披麻戴孝,盡到做“兒子”的本分,。
90天建成敬老院
1986年5月20日,,李銀江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籌建敬老院。在一塊4.2畝的荒地前,,時任盱眙縣高廟鄉(xiāng)鄉(xiāng)長吳永康對李銀江說:“擔子交給你,,希望你能干出個樣子來!”“我一定把敬老院建好,、發(fā)展好,,不辜負黨組織的信任,。”29歲的李銀江滿懷信心地說,。
李銀江接下任務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花4.2元扯了一塊塑料薄膜,在荒地邊上搭個棚子,。建院經(jīng)費有限,,李銀江便拉上兩個人,找石頭,、運沙子,,樣樣自己動手,吃住在工地,,從材料購置,、工程招標、質(zhì)量鑒定,,到最后把關驗收,,90天建起了有12間平房的敬老院。
敬老院建起來了,,可沒想到,,“為了讓老人來這里,我可費老勁了,!”33年后談起往事,,李銀江依然感慨萬千,“老人有故土難離思想,,看我年紀輕不信任,‘你給我騙到敬老院,,如果不好,,我就沒臉回家了’”。
為了打消五保老人的顧慮,,李銀江向老人們保證,,“你們到敬老院來,包吃包住,,有病包看,,我會拿你們當父母,給你們養(yǎng)老送終,!”他向老人們承諾,,請老人們先到敬老院試住幾天,如果覺得不好,,立刻把他們送回去,。就這樣,,敬老院開院時,來了7位五保老人,。
33年來,,在李銀江的帶領下,敬老院由當初的占地4.2畝,,不足200平方米的面積發(fā)展到如今占地35.5畝,,建筑面積達4280平方米,由最初的10張床位增加到現(xiàn)在的126張床位,,前后共服務老人128位,。今年初,敬老院又增加5畝土地,,預留用作今后發(fā)展,。
如今,走進桂五鎮(zhèn)敬老院,,一排白墻灰瓦的小洋房,,在綠樹掩映中格外顯眼,寬敞的院子里花團錦簇,。套間住宿,、家庭影院、茶吧,、圖書館,、棋牌室等設施一應俱全。院子里,,老人們聊天,、曬太陽,其樂融融,。
“讓農(nóng)村每一位老人都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用”,,這是李銀江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今年62歲的李銀江正努力把桂五鎮(zhèn)敬老院建成公園式、賓館式的敬老院,,讓更多老年人在這里享受到改革發(fā)展紅利,,安度晚年。
老人的溫馨港灣
4月5日中午,,記者走進92歲五保老人陳廣英的房間,,老人正坐在床邊看電視。套間里有大客廳,、衛(wèi)生間,、空調(diào),、電視、沙發(fā),、衣柜等一應俱全,,與普通人家沒什么兩樣。
陳廣英老人聽力不好,,李銀江端著午飯走進屋時特地提高了嗓門:“陳大娘,,吃飯嘍,今天中午燒了魚和雞肉,,還有千張結,,都是你愛吃的?!笨吹嚼钽y江走進來,,老人起身拉住他的手?!斑@幾天天氣暖和,,午休起來,給您洗個頭,,清爽清爽,。”李銀江說,。老人一把抱住李銀江,,激動地說:“不是銀江,我哪里能活到現(xiàn)在,,恐怕早就走了,。”
從中午11點至12點,,李銀江跑遍了敬老院的10多個半失能老人房間,,挨個詢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
“這幾天去北京開會,,我心里最掛念的就是這些失能老人,只有跟他們住在一起,,我才會心安,。”李銀江說,,起初,,敬老院經(jīng)費緊張,護工不好找,,他就探索“以老養(yǎng)老”模式,,讓“年輕”老人照顧失能,、半失能老人,通過積分來兌換零花錢,,“這一模式讓院里出了好幾位‘萬元戶’”,。
尋問中,得知王保洋老人這幾天血壓有點高,,李銀江立刻跑到衛(wèi)生室找值班醫(yī)師,,叮囑他下午一定再去看看老人的身體狀況。
“僅讓老人吃好住好還不行,,還要有病能醫(yī),。我們?nèi)ツ暌肓酸t(yī)養(yǎng)結合模式,把鎮(zhèn)里的社區(qū)醫(yī)院建到敬老院,,老人有啥情況,,醫(yī)生隨叫隨到?!崩钽y江說,,前幾年,他們還試水社會養(yǎng)老模式,,增掛了“桂五鎮(zhèn)區(qū)域性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牌子,,讓周邊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了一種選擇,。
敬老院還專門設了追思堂,,每逢清明、冬至,、春節(jié),,李銀江必去祭祀,平時閑來他也會進去看一看,,回憶老人的過往,。“要讓這里的老人看到,,敬老院是一個大家庭,,有家的溫暖,他們‘走了’,,也會有人記得他們,。”李銀江說,。
“小車”不倒盡管推
前段時間,,敬老院老人王成東因病去世,老人的侄子打算買棺材,、開墳地,,為老人的后事大辦一場,。李銀江知道后,第一時間趕到老人侄子家,,向他們宣講殯葬改革內(nèi)容,,宣傳移風易俗新觀念。工作做通后,,敬老院免費贈送骨灰盒,,并幫助老人安置了公墓,減輕去世老人家屬的喪葬負擔,。
“過去,,我們這里殯葬陳規(guī)陋習比較嚴重,互相還有攀比心理,,殯葬改革推進有難度,。后來,我們一方面宣講移風易俗新觀念,,另一方面想辦法減輕去世老人家屬的喪葬負擔,。”李銀江說,,雖然推動殯葬改革不是他的工作范疇,,但只要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事情他就會做。
自敬老院創(chuàng)建以來,,李銀江從沒有分內(nèi)分外和上班下班的概念?,F(xiàn)在的李銀江雖然已經(jīng)到了退休年齡,但當黨組織找他談話,,希望他一如既往地將敬老院工作的擔子挑起來,,繼續(xù)為老人們服務時,李銀江愉快地接受了黨組織的安排,,并承諾:“不減工作熱情和激情,,有苦不叫苦,有難不講難,,全力做好各項工作,。”
多年來,,李銀江先后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蘇“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近日,他又獲頒民政部最高獎項“孺子牛獎”,。面對榮譽,,李銀江笑著說:“我就像一輛‘小車’,,‘小車’不倒盡管推,我愿意為黨的事業(yè)鞠躬盡瘁,?!保ㄓ浾?nbsp;薛海燕 蔣 波)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