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殯葬系統(tǒng)首位“孺子?!豹劔@得者 用愛送逝者最后一程
2019年4月2日,,首都北京,,去參加民政部“孺子牛”表彰會議的石小紅笑容燦爛,,但淚水卻溢滿了眼眶,從業(yè)30年的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眼前掠過,。陜西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張勇告訴華商報記者,“孺子?!边@個獎項是我國民政系統(tǒng)的最高榮譽,,石小紅是我省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殯葬人。
愿景:為每個生命都能有一個美麗的告別奮斗著
石小紅,,1968年6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0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參加工作至2006年任西安市殯儀館出納,、會計。2006年7月至2017年9月任西安市殯儀館業(yè)務一部副主任,、主任;2017年9月至今任西安市殯儀館副主任,,分管業(yè)務工作。
一頭短發(fā),,身材纖巧,,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精明,、強干中透著堅韌,。就是這樣一個執(zhí)著得近乎倔強的女子,抱著“為了每個生命都能有一個美麗的告別”的信念,,堅守殯葬一線崗位30年,,從普通員工到中層再到西安市殯儀館的副主任,用她的話說,,“就是要實干呀,,主席都說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理想,她的奮斗,,她的人生,,都在她對殯葬事業(yè)至臻至美的不懈追求中。
初心:入職殯儀館被身邊人嫌棄希望展現殯葬美的一面
1988年春天,,20歲的石小紅成為西安市殯儀館一名普通職工,。那時不少人對殯葬行業(yè)心存芥蒂,,母親勸她:“你要考慮清楚,干這行以后找對象都難!”天生潑辣性格的石小紅想得倒很樂觀:“我干的是財務工作,,又不接觸死人,,況且殯儀館是事業(yè)單位,自己謀生為重”,。但她這種一廂情愿的樂觀,,很快被現實來了個迎頭痛擊。
第一次走進殯儀館的場景至今令石小紅記憶猶新,。她捂著鼻子,,心里充滿了恐懼,連這里的空氣都不敢正常呼吸,,更不要說去有遺體的地方,。因為恐懼,上班第一天不敢去職工食堂吃飯,,一整天都餓著肚子,。
隨后又遇到了一些自己未曾想到的尷尬事:參加聯誼會,當時一位朋友與大家一一握手,,當得知她在殯儀館上班后,,原本伸出的手竟然又縮了回去;還有一次她和愛人參加朋友聚會,愛人的一位朋友得知她的工作后竟忙不迭的說:“對不起,,對不起……”,,仿佛不小心觸碰到別人的“隱私”一樣很不自然……
“要想大家正確看待殯葬職工,就一定要把殯葬工作干出樣子,?!笔〖t結下初心、立下志向,,一定要把殯葬最美,、最神圣的東西做出來。
初上任對待棘手問題迎難而上
2006年,,石小紅上任西安市殯儀館業(yè)務一部副主任時,,市場的放開和競爭的激烈導致西安市殯儀館骨灰盒銷售難。石小紅帶領同事深入開展市場調查,,就骨灰盒的材質,、制作、漆藝,、雕刻,、營銷方式等一系列工藝和程序進行探討和學習,,幾乎成了半個專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石小紅制定出從當時的30元起售,特困人口免費贈送骨灰盒等科學合理的惠民營銷方案,,并且提供性價比較高的200多個骨灰盒品種,,明碼標價供喪屬自主選擇,滿足不同層次需求,。骨灰盒銷售從而“起死回生”,,逐步得到廣大喪屬認可。
用藝術告別生命
2008年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石小紅看到了一場殯葬禮儀的演示,,頓時眼前一亮,當即認定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喪葬禮儀服務將是未來行業(yè)發(fā)展的重頭戲,。回來后石小紅挑選形象氣質佳,、表達能力強,、普通話標準的年輕人成立了最初只有3個人的禮儀小組。
沒有議程,,她們自己設計,,沒有教材,她們自己編寫,。圍繞如何把殯葬禮儀打造成西安市殯儀館的品牌服務,,石小紅帶領大家集思廣益,“好點子”不斷被挖掘出來,,先后增加和完善了起靈,、迎靈、入爐,、納骨,、骨灰安放及下葬等一系列的16個殯葬禮儀項目,人員也增加到28人,。
2014年,,在首屆全國殯儀館建設與管理研修班期間,這支隊伍在全國殯葬舞臺上小試牛刀,,演示了一場大型喪葬禮儀,。這場演示集影子舞、朗誦,、形體,、影像為一體,分別從陜西傳統(tǒng)喪葬禮儀和現代殯葬禮儀全方位展示對殯葬文化的全新詮釋,取得圓滿成功,,這場祭禮把素來沉悶和悲傷的傳統(tǒng)遺體告別儀式提升了一個層次,,升華到了近乎藝術的高度,得到同行高度贊賞,。
成功舉辦多場告別儀式
2011年1月15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灞橋派出所民警王高勇、輔警曹攀攀在追擊嫌疑人車輛時以身殉職,,此事社會關注度很高,。石小紅立刻帶領最強的服務團隊幫助布置會場,拿出最高標準的儀式方案告慰英雄,、安慰家屬,,弘揚社會正能量。她提出“四個一”:一場聲勢浩大的氛圍營造,,一次較高規(guī)格的英雄洗禮,,一場簡潔莊重的告別儀式,一次長街送英靈的感人場面,。兩位英雄送別儀式的成功舉辦,,讓英靈得到慰藉、正義得到弘揚,。
近年來,,石小紅和她的團隊還成功處置了灞橋滑坡事件、小峪口山洪事件等善后工作,,承辦了最美女孩熊寧,、反扒英雄戴俊等,文壇泰斗鶴松林,、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著名導演西部電影之父吳天明等公眾人物的葬禮,達到了家屬滿意,、群眾滿意,、社會滿意的良好效果。
用愛送逝者最后一程
她也曾用自己的愛心化干戈為玉帛,。
曾經一位年輕的父親花光了所有積蓄卻未能保住孩子生命,,一時失去理智,給醫(yī)院造成了嚴重的秩序混亂,。當殯儀館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失去幼子的父親正蜷縮在醫(yī)院的門口,懷里緊緊抱著逝去孩子的遺體,,情緒極不穩(wěn)定,。
石小紅上前輕聲勸說這位父親:“你坐在地上太冰,,孩子也冷,我們把孩子抱去暖和一點的地方,?!焙⒆痈赣H失神地的點了點頭,“來,,我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你要信得過我,,先把孩子交給我抱,。”石小紅小心翼翼地接過孩子,。但很快那位父親又奪過孩子痛哭起來,,她趕忙蹲下,輕撫這位父親因劇烈啜泣不斷顫抖的后背,,說:“寶貝雖然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但一定會化作漂亮可愛的小天使,在天堂幸福健康的生活下去的,,如果孩子看到爸爸這么傷心,,也會難過的?!?/p>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心理撫慰,,這個經歷了喪子之痛的年輕爸爸終于同意將孩子交給殯儀館、就地火化,。后來得知這位父親來自陜西的一個偏遠貧困村莊,,為了孩子的病情輾轉多個城市,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且負債累累,。她立即將這個情況上報,,經過批準,減免了所有的費用,,并經過技術處理保留了孩子的全部骨灰,。她自己還拿出500元給悲傷的父親和奶奶作路費,讓他們感受到殯葬人的溫暖和愛,。
從業(yè)30年,,石小紅始終如一盡職盡責,生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和一名新時代殯葬人情系事業(yè),、不忘初心的情懷,,未來,她要帶著她的團隊,,不斷把殯葬事業(yè)做出新的高度,。
華商報記者毛蜜娜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