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大會》引發(fā)共鳴——展現文化自信 涵養(yǎng)家國情懷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民政部聯(lián)合攝制的首檔大型地名文化節(jié)目《中國地名大會》日前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成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會”系列新成員,,在社會各界引發(fā)共鳴。
《中國地名大會》是一場集結全國各地70名選手共同參與的地名知識競賽,,以地名為載體,,生動展現了中華大地的遼闊幅員、多樣地理,、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蘊含的尋根文化、孝親理念,、安寧向往,、奮斗精神,激發(fā)了公眾對腳下這片土地的集體共鳴,。截至11月27日,,前兩期節(jié)目全國電視觀眾累計超過6750.5萬,“中國地名大會”微博話題內容閱讀量達1.9億,。
不少觀眾表示,,《中國地名大會》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地名文化,領略地名背后的歷史,、生活,、情感和信仰,展示了一個回望歷史,、賡續(xù)傳統(tǒng),、思索當下、展望未來的中國,,對于新時代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yǎng)和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牛汝辰是一名參加過第一次地名普查的老地名工作者,,他說:“這是一場地名文化的饕餮盛宴,,既有選擇題,、版圖題,還有視頻題,、線索題和陣列題等諸多形式,,角度新穎,設問巧妙,,有趣,、有味、有情,、有淚,、有美、有畫,!”
舟山群島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員王建富說:“《中國地名大會》的題庫既字斟句酌,、嚴謹把關,也化繁為簡,、通俗易懂,。豐富多彩、難易適度的地名題庫和地名故事,,使多學科,、各領域不斷碰撞,匯聚了覆蓋全國各地的地名文化,,完美精彩,,不同凡響?!?/p>
“通過觀看《中國地名大會》,,我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所留下的令世界嘆為觀止的足跡,并帶著自強不息,、生機勃發(fā),、萬古長青的內生力量。如第一期所提到的‘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對聯(lián),使我們江蘇人想起由‘難通’變‘通江達?!木薮笞兓?,以及‘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精神?!苯K省民政廳區(qū)劃地名處工作人員林辰說,。
《中國地名大會》不但獲得了行業(yè)人士的高度認可,更激發(fā)了廣大觀眾的濃烈興趣。伴隨節(jié)目,,許多觀眾第一次感受到,,地名里有東南西北,,有江河湖海,,有遷徙的鄉(xiāng)愁,有美好的向往,。
在福州市民陳斌看來,,“眾多地名像一張張名片,反映的是歷史的回憶,,也是文化的沉淀,。節(jié)目特別強調地名文化的時空橫縱關聯(lián),在兼容并包,、交相輝映中,,向人們述說歷史的深刻烙印,讓我們的內心自然升騰起了對民族歷史的認同感,、自豪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