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
來源: 民政專題
時間:
2020-03-31
13:56
清明節(jié)是楊柳發(fā)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guān)。唐人認為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這是因為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y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還可以預報天氣,,古諺云:“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干,,晴了天,。”
“清明弄柳”這一傳統(tǒng)習俗,,在宋代達到了極致,。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述,宋時清明節(jié)里,,家家戶戶門上都插柳條,,時稱“明眼”。所謂“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驅(qū)邪目的,,意思是辨明鬼邪,守護家門,,此時的柳枝與桃枝功能相近,。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