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侯義鳳 付強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農村基層黨建“萊西經驗”的實踐創(chuàng)新者周明金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如今,,已退休5年的周明金,,正準備和其他退休的黨建工作者,、農村老支部書記一起,,制訂進村入戶調研計劃,,聽取農村干部群眾對黨的建設的意見建議。
上世紀80年代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激發(fā)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萊西縣(后改為萊西市)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農民對村黨支部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農村出現了“包產到了戶,,要不要黨支部”的困惑,有的村黨支部領導地位被削弱,。
從1985年到1989年,,在縣委組織部分管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周明金牽頭組織工作力量,先后9次帶領工作組采取駐村蹲點,、走村入戶等形式,,走遍全縣800多個村、走訪近萬人次,,深刻剖析問題產生根源,。“自行車后邊綁著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就到老鄉(xiāng)家了,。”辦公室離最遠的村莊有50多公里,,怕來回路上耽誤時間,,周明金經常連續(xù)兩三個月不回家,在田間地頭連軸轉,。
通過深入調研,周明金圍繞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積極探索形成了“以黨支部建設為核心,做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以村民自治為基礎,,做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設;以集體經濟為依托,,做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法,,并積極推動在全縣800多個村付諸實踐,形成了村級組織建設“萊西經驗”雛形,。
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法的實施,,保證了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fā)展,,給萊西農村帶來了生機和活力,。1989年1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萊西縣召開了全省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推廣了村級組織建設“萊西經驗”,,得到了中央組織部、民政部等部委的高度重視,。
1990年8月5日至10日,,中央組織部等五部委在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被稱為“萊西會議”,,從理論,、政策和制度上確定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會議形成的《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紀要》,,成為指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文件,。
“萊西會議”以后,萊西農村形勢發(fā)生了新的變化,,農村面貌煥然一新,。1990年9月,萊西成為全國第一個村民自治試點縣(市),,1995年,、1998年萊西連續(xù)獲譽“全國村民自治模范市”。1998年底開始推行村委會直選,,農村基層民主不斷擴大,,農民民主權利得到進一步保障。
進入新時代,,萊西市進一步深化“萊西會議”精神,,在村級組織建設方面持續(xù)進取、勇探新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發(fā)端于萊西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山東增強進取意識,勇探新路,。
今年11月,,萊西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繼承和深化“萊西經驗”、打造組織振興萊西樣板的實施意見,,圍繞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目標,,按照“一統(tǒng)、5+5提升”工作思路,,確定23條具體措施,,不斷強化黨組織統(tǒng)領,,通過健全“黨組織+經濟組織、自治組織,、人才隊伍,、文化組織、社區(qū)組織”等工作機制,,推動經濟指數,、治理指數、人才指數,、文明指數,、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指數5類鄉(xiāng)村振興指數提升,以組織振興帶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細胞,是黨的組織體系的‘神經末梢’,。農民富不富,,要看黨支部,一個村莊發(fā)展好壞,,關鍵要看黨支部這個戰(zhàn)斗堡壘是否堅強,,關鍵看黨支部能不能把村莊黨員群眾擰成一股繩,凝心聚力抓發(fā)展,、促改革,、保穩(wěn)定?!敝苊鹘鹫J為,,新時代繼承和發(fā)揚好“萊西會議”精神,關鍵在于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發(fā)揮好黨建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黨組織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