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云峰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民政局秉持“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工作理念,,以“黨建 + 社會救助”為創(chuàng)新路徑,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基層救助工作的發(fā)現難,、鞏固難,、退出難問題,實現了黨建,、業(yè)務雙提升,。 “網格+救助”破解救助發(fā)現難 德城區(qū)民政局在黨建引領下,織密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全力打造區(qū),、鎮(zhèn)(街)、社區(qū),、網格四級救助體系,。成立以民政局黨組書記為組長,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鎮(zhèn)(街)黨工委、村(社區(qū))黨委,、網格黨支部上下聯動的“黨建+社會救助”組織體系,;建立黨委領導、支部組織,、黨員帶頭,、黨群協同的主動發(fā)現救助機制。同時,,在7個鎮(zhèn)(街)高標準設立社會大救助工作站,,每處配備3—5名工作人員;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按照“一名黨員,、一名社工,、一名網格員包一網格”的“三包一”原則,在轄區(qū)各村(社區(qū))設立救助窗口124個,,選派專兼職救助工作排查員979名,。在此基礎上,利用“大數據+鐵腳板”的方式探訪困難群眾,,及時了解救助需求,,變“群眾找我”為“我找群眾”。通過這一創(chuàng)新機制,,今年以來,德城區(qū)已主動實施臨時救助37人,,摸排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79人,,讓救助工作更有力度、更加精準,。 “審核+議事”破解救助鞏固難 針對老城區(qū)所轄街道空掛戶較多這一情況,,德城區(qū)以“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工作理念為指導,,充分發(fā)揮街道黨工委,、社區(qū)黨委引領指導作用,依托社區(qū)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員,以網格為單位建立空掛低保人員臺賬,,扎實落實救助政策,,積極鏈接各類幫扶資源。街道黨工委定期組織黨員網格長,、黨員樓道長以及專職民政協理員主動聯系居住在外地的低保對象,,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提醒他們及時提供醫(yī)療單據,、大額支出證明等重要材料,,以便為他們提供救助。對于申請人家庭超出政策規(guī)定條件,,但經深入調查確實存在特殊困難情況的,,由街道黨工委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集體研究確定,實施分層分類管理,。今年,,全區(qū)在復核過程中發(fā)現,有一戶家庭為空掛戶,,實際居住在河北省,,子女已成年卻仍在享受救助,,區(qū)民政局及時下達預警,并督促和協助街道黨工委,、社區(qū)黨委開展跨省入戶審核,。工作人員深入實地了解該家庭經濟情況和成員健康狀況后發(fā)現,其家庭子女雖已成年,,但因患有心臟病等原因實際無勞動能力,,且居住地村黨組織也出具了相應情況說明。綜合家屬提供的子女病歷,、實地走訪情況以及村黨組織書面材料,,區(qū)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協同街道黨工委,通過“一事一議”集體研究的方式,,決定對該家庭繼續(xù)保留低保待遇,,彰顯了救助政策的公平性和靈活性。 此外,,德城區(qū)還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和數據分析,,區(qū)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鎮(zhèn)(街)黨工委,、村(社區(qū))黨委三級聯動,,協調安排公益性崗位。今年以來,,已累計對500余人次實施就業(yè)幫扶,,為困難群體筑牢了保障防線。 “公開+宣傳”破解救助退出難 去年以來,,德城區(qū)民政局深入開展“黨建紅·德民心”黨建品牌建設,,鼓勵鎮(zhèn)(街)黨工委、村(社區(qū))黨委組織推出原創(chuàng)快板,、政策漫畫,、宣傳折頁、政策明白紙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以社區(qū)為重要宣傳陣地,,加強民政救助政策普及。同時,,村(社區(qū))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員主動當好宣傳員與講解員,,將這些宣傳活動與“政策開放日”“微型宣講團”“民政大講堂”等緊密結合,,讓政策如春風化雨般走進街頭巷尾、小區(qū)廣場,,使群眾切實感受到“救”在身邊,。 近年來,,部分家庭在子女成年后經濟狀況好轉或家庭情況發(fā)生變化后,未按規(guī)定及時上報,。通過積極宣傳,,群眾對民政救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退出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每年定期進行資料復核時,,黨員網格長、黨員樓道長以及專職民政協理員在鎮(zhèn)(街)黨工委,、村(社區(qū))黨委的指導下,,對重點家庭縮短復核期限,通過實地走訪鄰里,、與相關人員面對面談話等方式,,詳細了解家庭情況;對于一些不配合的家庭,,黨員和網格員以耐心和智慧多次入戶做工作,向他們講解法律法規(guī)政策,,并出示相關比對材料,。今年以來,全區(qū)已動態(tài)調整701人次,,確保救助資源精準分配,。